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清楚地昭示于我们:一个和平崛起的强国除了实行根本性“科教强国”战略外,别无出路,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苏联等无一例外。根本性科教强国战略包括三个维度,即:全面、彻底深入和长期不动摇。中华民族历经坎坷选定的“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卓越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人民用智慧探索出来的发展道路。事实上,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强盛,都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紧密相伴。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崇高庄严的历史使命。
《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是,相对于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提高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例,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6.9%,与同期美国的82%、日本的80%、韩国的80%相比,差距很大。此外,在教育经费投入、办学规格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仍然较为明显。由此可见,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基于高教强国的战略选择,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专业建设、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谋求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需要实现办学类型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既全力加强一流大学建设,又能够有指导地实现地方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实现高等教育所肩负的社会与历史使命。
西部不强则国家不强,这是由西部地区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决定的。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56%。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2000年3月中旬,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落实,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然而,受制于西部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同样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尚未切实有效地满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所需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截至2010年,就西部地区每十万人口中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人口数而言,仅有陕西、内蒙古超过全国均值;大专及以上人口数也仅有陕西、内蒙古和新疆3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西部地区熟练劳动力的供给能力较弱。因此,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诸多挑战,需要我们立足现状与发展难题,坚持跨越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谋求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发展战略,并从政策层面予以保驾护航。因此,当前亟须加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的相关研究,谋求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式、跨区域、均衡与非均衡相结合、特色化、自主化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政策保障,从而全面提升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国际交流,创新办学思想,促进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西部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区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