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老子道家论管理者的素质与品德

管理者的素质与品德在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说到底皆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作为管理者(领导者)首先应当管理好自己,自己能在管理中做到以身作则,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所以老子也十分重视对管理者的素质和品德的培养。老子认为国家的最高管理者(领袖人物)的素质和品德,应当体现宇宙的最高本质“道”的德性。老子特别强调作为圣王应该具有“道”的敦厚朴实、谦虚、处下、宽容等品行。具体地说,作为圣王应当具有下列一些德性:

1.敦厚朴实,反对浮华轻薄

敦厚朴实是老子提倡的一个重要的做人道德原则。老子道家抨击当时流行的虚假浮华的礼义说教,反对玩弄欺人的小聪明。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老子》38章)老子认为,轻薄浮华的礼义和无根据的臆测(巧伪)是“世乱的祸首”、 “愚蠢的开端”,是一些要不得的东西,只有朴实无华,“见素抱朴”才是应有的美德。为此,老子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大辩如讷”、“大巧如拙”,等等,反对浮华,讲究朴实的思想。

2.谦虚处下,反对骄傲自大

老子极力提倡圣王应当有“谦虚”的美德,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24章)反之,则“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22章)以此老子说:“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老子》72章)老子告诫最高的国家管理者(圣王)要有自知之明,决不能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老子又说:“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其贱之为本与?非与?”(《老子》39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称。”(《老子》42章)。最高的国家领导者也是离不开贱与下的老百姓的,来不得骄傲自大,脱离人民。圣王也只有谦虚处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而成就其大业。所以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也,必以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指重负),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老子》66章)可见,最高的国家管理者(圣王)与老百姓(民)的关系,就像江海与百谷一样,只有谦虚处下,才能得到民的拥戴,老百姓才能归往于他。

3.少私寡欲,反对自私多欲

这是老子提出的又一个做人的根本原则。老子认为,人们的私心多了,欲望多了,社会就会产生纷争,只有少私乃至无私,寡欲乃至无欲,才能使社会安宁。所以老子大力提倡少私无私,反对多私多欲。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46章)因此,老子提倡“少私寡欲”、“知足常乐”。在这里老子还讲了私与无私的辩证转化关系。老子说:“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予人,已愈多。”(《老子》81章)又说:“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老子》7章)最高的国家管理者正由于他无私而为人,最后也才能成全他自己。为此,老子提倡圣人应该“与善仁”,乐与为人,“善利万物而不争”,与人讲慈爱,而对自己则要求“知足”,做到“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