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生一个惊艳的假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史官传奇之董狐笔

堂兄赵盾最近有点儿异样,他动不动就唉声叹气,借酒浇愁。赵盾身为一国之相,位高权重,本不该像个市井之徒的样子。那天,我们对饮,他喝红了脸,竟然拍着桌子大骂:“昏君,昏君呀!”

“怎么啦?”我吓得灵魂出窍。

赵盾说:“一国之君,不想着为民谋福祉,却整天聚敛民财,残害臣工。我苦心劝谏灵公,他非但不改,反而迁怒于我,多次派人刺杀。你说,这样的昏君,国家还有希望吗?”

灵公的德行我是知道的,却不承想荒唐至此。看着可怜的堂兄,我一边喝酒,一边琢磨着怎么帮他。

没等我想出个子丑寅卯,事态就恶化了。

十多天后,灵公在宫中举办宴会。赵盾赴宴,没想到帷帐中埋伏着全副盔甲的兵士,酒喝到一半,好好的一场聚会就变成了武斗。幸好赵盾有些身手,在护卫的帮助下,拼死杀出重围,逃到晋国边境,躲藏起来。

一国的相国没了,灵公不但没有丝毫愧疚,反而更加放纵起来。他日日花天酒地,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不问政事。这样的国君,不佐也罢。我决心唱一回白脸,当一回忤逆的“乱臣”。有一天,趁着灵公烂醉如泥,我带着贴身的侍卫,一拥而上,除掉了这个败国的昏君。

赵盾又回来了。在他的主持下,成公继位,他仍被委任为相国。一切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国家兴利除弊,开始蒸蒸日上。

本以为这件事情就结束了,没想到董狐的一支笔又搅起了风浪。董狐本是一介书生,司太史职。成公早朝,董狐在朝堂上宣读拟写的载入史册的大事,只一句,就让朝堂上炸了锅。他说:“赵盾弑其君。”

赵盾当时就跳了起来,像个蒙冤受屈的孩子,争辩道:“我没有杀君王!灵公遭难时,我身在千里之外,怎么杀他?”

我也站出来,拍着胸脯说:“人是我杀的,跟相国无关。有什么想写的,冲我来!”

董狐毫不畏惧,他问:“相国位居正卿,世承王恩。王有过错,你可以离职,另谋高就。请问,你离开国家了吗?”

赵盾答:“没有。”

董狐又问:“相国未离开国家,也未辞掉相位。请问,你跟大王的君臣之义断绝了吗?”

赵盾犹豫了一下,答:“没有。”

董狐再问:“相国既与大王君臣之义没有断绝,那么大王罹难,你回到朝中,仍司相国之职,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请问,你讨伐了吗?”

赵盾顿时涨红了脸,半晌,方嗫嚅道:“没有。”

董狐忽然提高了嗓音,厉声质问道:“相国不讨伐乱臣就是未尽到人臣之责。你说,这‘弑君’之名,你不担谁担?”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我在一边恼羞成怒,拔出佩剑,嚷道:“大胆董狐,灵公无道,杀了他也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何错之有?”

董狐轻笑一声,说:“将军息怒,在下是个太史,秉笔直书是在下的职责。至于大王是否有错,不是我该问的。”

董狐这家伙,仗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弄得我跟堂兄赵盾颜面尽失。我举着剑就要冲过去。

赵盾拦住了我,身为相国,肚里撑船,额头跑马。他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冲董狐深深作揖,动情地说:“当今之世,杀伐当道,礼崩乐坏,太史还能直书事件的实质而不加隐讳,今之良史呀!”

“赵盾弑其君”就此载入史册。

奇怪的是,这件本该搅起轩然大波的事,到此竟然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很多人知道真相后,不但没有非议赵盾的不忠,反而给他戴了一顶“良大夫”的高帽。

还有人开玩笑说:“可惜呀,他当时要是逃出了国境,不就没有责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