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唐慎微之前宋代本草学史概述

北宋统治者重视医药,实行抑巫扬医政策,在唐慎微之前,已经有三部官修本草问世,即《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这三部国家药典为唐慎微编撰《证类本草》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体例上来看,《证类本草》是《嘉祐本草》《本草图经》的合集,并附以唐慎微续补的文献组成。

一 《开宝本草》概述

《新修本草》刊行后三百余年,传本舛误较多,出现了“朱字、墨字,无本得同。旧注、新注,其文互阙”(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8页。的情况。北宋开宝年间,宋太祖两次诏令编撰本草:一是开宝六年(公元973),宋太祖诏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吴复圭、王光祐、陈昭遇、安自良九人,以《新修本草》为基础,取陈藏器《本草拾遗》、李含光《本草音义》参校,刊正《新修本草》之误,并增补药物一百余种,由马志注解,扈蒙、卢多逊等刊定,共20卷。宋太祖御制序,镂板刊行,名为《开宝新详定本草》。二是开宝七年(公元974),因《开宝新详定本草》尚存谬误,宋太祖又命刘翰、马志等重加校定,由李昉等人审阅,成书21卷(包括目录一卷),名为《开宝重定本草》。通常《开宝本草》侧重指《开宝重定本草》,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开宝本草》是中国首部用雕板印刷的官修本草。唐代《新修本草》是手抄本,其中有朱笔、墨笔之分;《开宝本草》在雕板时则用白字(阴文)、黑字(阳文)代替。《开宝本草·序例》指出:“唐本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多有差互;今于逐药之下,依《本经》《别录》而注焉。”(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51页。通过这种变通,使得本草学著作朱墨分书的手抄体例适应了雕版印刷体例,完成了本草学著作传播形态的一次大转换。

第二,《开宝本草》对前代本草学著作进行了清晰的文献标识,使得全书体例严谨,有利于保存文献。《开宝本草》将《神农本草经》文字印成白大字,《名医别录》文字印成黑大字,并将《新修本草》新增药物标识为“唐附”, 《开宝本草》新增药标识为“今附”。《开宝本草》将注文印成小字,其中陶隐居注,标识为“陶隐居云”; 《新修本草》的注,标识为“唐本注”; 《开宝本草》的注,标识为“今按”“今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证谬误而辨之者,署为今注。考文记而述之者,又为今按。”(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8页。这种良好的注释传统被《证类本草》继承。《开宝本草》原书已佚,佚文保存在《证类本草》中。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开宝本草》原书均佚的情况下,通过《证类本草》标识清晰的转录,这些文献得以基本保存。

第三,《开宝本草》新增药物133种,大部分是当时医家常用的有效药。《开宝本草》药物分类,与《新修本草》相同,即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无用9类;全书收录药物983种,其中《新修本草》药850种,《开宝本草》新增药133种。《开宝本草》新增药物的来源,少部分来自前代文献,例如真珠见于《肘后方》,丁香见于孙思邈《千金方》;大部分新增药,是当时医家常用的有效药,例如没药、乌药、天麻等,至今仍沿用。

第四,《开宝本草》纠正了前代本草学著作的一些错误。例如“鼹鼠”条,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认为鼹鼠“常穿耕地中行”, “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开宝本草》对此有所纠正:“今博访山人,无精溺成鼠事,亦不能土中行,此是人妄说,陶闻而记尔。”(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393页。例如“金屑”条,陈藏器《本草拾遗》认为:“岭南人云生金是毒蛇屎,此有毒。” 《开宝本草》纠正说:“皇朝收复岭表,询其事于彼人,殊无蛇屎之事,入药当必用熟金,恐后人览藏器之言惑之,故此明辨。”(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109页。

二 《嘉祐本草》概述

嘉祐二年(1057)八月,宋仁宗诏令掌禹锡、林亿、苏颂、张洞、秦宗古、朱有章、陈检、高保衡等人编修本草,于嘉祐五年(1060)八月完工,编成《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简称《嘉祐本草》,全书20卷,目录1卷。《嘉祐本草》原书已佚,其内容基本保存在《证类本草》中,今有尚志钧辑《嘉祐本草辑复本》(2009)。与前代本草相比,《嘉祐本草》有如下特点。

第一,《嘉祐本草》在体例上有所继承,也有所更新。《嘉祐本草》的体例基本遵循《开宝本草》,凡《嘉祐本草》补注的内容,其首冠以“臣禹锡等谨按”标识;凡《嘉祐本草》新补的药物,则在条末注明“新补”;“凡药有今世已尝用,而诸书未见,无所辩证者,如胡芦巴、海带之类,则请从太医众议参议,别立为条,曰新定”(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109页。。《嘉祐本草》首次在“序例”部分增加了《补注所引书传》,介绍了该书征引的16种古本草文献,是研究古代本草学史的重要史料,后世《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均仿照此例,对征引的主要文献进行提要。

第二,《嘉祐本草》在增补药物的原则上,确定了“名近迂僻,类乎怪诞,则所不取”(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5页。的原则。《嘉祐本草》在《开宝本草》收录983药物的基础上,新补药物82种,新定药物17种,合计收录药物1082种《嘉祐本草》另有36种新分条药物,均从旧经中取裁,一般不计入总数。。《嘉祐本草》新补、新定药物,诸如海金沙、地笋、槐花、荞麦、白豆等,大都为当时医生习用药物。

第三,《嘉祐本草》在征引文献上,首次明确了征引经史百家文献证药的原则。《嘉祐补注总叙》指出:“自余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验较然可据者,亦兼收载。”(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5页。《嘉祐本草》征引了50余种文献,其中既有《吴氏本草》《蜀本草》《药对》《药性论》《食疗本草》《日华子本草》等本草文献,也有《尔雅》《抱朴子》《广雅》《吕氏春秋》等经史百家文献。《嘉祐本草》广泛征引经史百家文献证药的做法,被《证类本草》继承,后者书名全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包含了“经史证类”这一关键词。

总之,《嘉祐本草》是介于《开宝本草》与《证类本草》之间的一部重要官修本草,是《证类本草》的主要文献来源。《嘉祐本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存文献上,编修者自家解说极少,故李时珍《本草纲目》评价说:“其书虽有校修,无大发明。”(明)李时珍著,刘衡如校点《本草纲目》(校点本),第7页。《证类本草》刊行后,由于囊括《嘉祐本草》主要内容,且图文并茂,征引文献更为广博,并附以大量方剂证药,便于实用,于是《嘉祐本草》不再刊印,最终散佚。

三 《本草图经》概述

《本草图经》,一名《图经本草》《证类本草》中多称为《本草图经》, 《本草纲目》及历代诸家本草多称为《图经本草》。,是《嘉祐本草》的姊妹篇。宋仁宗下令编撰《嘉祐本草》的同时,又诏令天下郡县进献药图,据苏颂《本草图经序》记载:“又诏天下郡县,图上所产药本,用永徽故事,重命编述。”(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7页。所谓“用永徽故事”系指依照唐代官修《新修本草》的体例——“唐永徽中,删定本草之外,复有图经相辅而行。图经载其形色,经以释其同异。”(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6页。《新修本草》既有正经20卷,还有药图25卷、图经7卷,可谓图文并茂。宋仁宗下令编修本草,遵循《新修本草》体例,也准备在正经之外,编撰图经。天下郡县上呈的药图情况繁杂,需要有专人编修,苏颂《本草图经序》指出:“今天下所上,绘事千名,其解说物类,皆据世医之所闻见,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乃以臣颂向尝刻意此书,于是建言奏请,俾专撰述。”(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7页。这些上呈的药图,因产地不同,同一味药物称呼有异;而解说文字则依据医生闻见,语言鄙俚,缺乏考证。于是,苏颂领命专门负责整理考正这些药图,从嘉祐三年(1058),即《嘉祐本草》开始编修的第二年开始,至嘉祐六年(1061)完成,编成《本草图经》20卷、目录1卷。《本草图经》原书已佚,佚文佚图保存在《证类本草》之中,现有尚志钧辑《本草图经》(1983)尚志钧辑《本草图经》1983年由皖南医学院内部印制;1994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胡乃长等辑注《图经本草》(1988)。《本草图经》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本草图经》是中国第一部版刻药物图谱,收录药物814种,其中642味药物附有933幅药图据尚志钧统计,《本草图经》收录药物814种,其中642种附有药图,各药附图多寡不一,多则10个图,少则1个图,总计全书收录933图。在642种附图药物中,有607味药是图、文皆有的。另有35味药,虽有药图,但无说明文字。余下一些药,既无药图,又无说明文。这些药都是分别附列在性质相近的药物条文之后,并注明“文具某某药物条下”(参见尚志钧辑校《本草图经·前言》,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第2页)。,涉及149个州及军的药物参见本书附录二,《证类本草》中的药图均采自《本草图经》。,以直观的图像方式反映了北宋药物的基本状况。

第二,《本草图经》药图与解释文字并行。与《新修本草》药图、图经分列不同,《本草图经》合二为一,书名中“图”指药图,“经”指解释药图的文字。图、文相配,一目了然,方便阅读,极利使用。

第三,《本草图经》对天下郡县上呈的药图及解说进行了分类、规范和考正,体例严谨,考辨精审。苏颂《本草图经序》指出:“有一物而杂出诸郡者,有同名而形类全别者,则参用古今之说,互相发明。”(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7页。例如陆英即是蒴藋花,这是苏颂依据《尔雅》的训诂进行的判定;各种香类药物的分辨,是苏颂根据《岭表录异》的记载进行考正。

第四,《本草图经》征引文献广博,征引了《素问》《肘后方》《尚书》《说文》《尔雅》等200余种文献。苏颂《本草图经序》指出:“崖略不备,则稍援旧注,以足成文意。注又不足,乃更旁引经史,及方书、小说,以条悉其本原。”(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第27页。这一征引文献的原则为后世本草学著作“以方证药”“以小说证药”提供了理论依据。《证类本草》以丰富的小说文献来证明药物疗效,这一做法即受到《本草图经》的影响。

综上,在唐慎微之前,中国传统本草学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为他编撰《证类本草》奠定了重要的文献基础。《证类本草》在前代本草学著述的基础上,又有重大发展,在收录药物的种类、新征引文献的数量、新附方剂的数量、编撰的水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上,都远超前人,它是宋代本草学的巅峰之作,也是《本草纲目》出现之前最重要的本草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