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课(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哈佛幸福心理课——幸福生活保养法,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1)

生活不但在于环境,而且在于人的心境,心境越开阔,越懂得经营生活的人就越幸福。

感动让内心充满力量

生活其实就是过平凡的日子,但伟大往往就产生于平凡之中。有这样一些小人物,他们不一定事业有成,也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但却做出令天下人感动的事情。他们用那种无与伦比的坚强、执着和真诚默默地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体味到幸福的真谛。

我认识哈泊已经很多年了,他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中国,他曾经在我就读的大学里做助教,我们一直关系很好。我毕业后哈泊回到了美国,一直以来我们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借我出国旅游的机会,哈泊邀请我去他家小住几日,我们在硅谷见面,哈泊开车来接我,在去他家的路上,我发现哈泊比以前更快乐了,言谈之中充满了自信。于是我问他:“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变得如此快乐呀?”哈泊一边开车,一边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令我终生难忘。

他说:“以前我也常常为很多琐事而烦心,就在我回到美国两年之后的一个秋天,我独自行走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大街上,当时我看到一件令我非常震撼的事情,从此,我再也不会为某些人或某些事儿而忧虑了。其实,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就发生在一刹那之间,大概只有1分钟的样子,可我在那1分钟里体会到的比过去10年甚至20年里学的道理还要多。”

哈泊接着说:“我回来后,曾在旧金山做了两年的生意,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不仅把投入的所有资金都赔光了,而且还欠了一大笔债。等我把债务还清后已经一无所有了。于是,我准备向我的叔父借点儿钱,然后到硅谷找份工作。当时,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垂头丧气地走在大街上。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双腿高位截肢的中年女人,这个女人坐在一个用木板做的平台上,平台下面装了几个轮子,她的两只手各拿着一个大小适中的木棍儿,这两根小木棍儿是用来撑地的,这样能使平台向前滑行。当我看到这幅场景的时候,她已经滑过了人行横道的斑马线,正准备拐弯继续前行。这个中年女人好像感觉有人在注视着她,就抬起了头,我惊奇地发现她还化了妆,白净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高挽的发髻。不难看出在一场变故之前,她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女人。此时,我俩的目光相遇了。她对我笑了笑说:‘早上好啊先生,今天的天气真的很不错,不是吗?’看起来她很快乐。我就这样注视着她,突然感觉到自己好幸福。”

“我只是受到一次失败的打击,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这也未免太脆弱了。想到这里,我对自己说,这个女人虽然没有了双腿,但是还活得这么开心、这么快乐,而我能走能跑,四肢健全,当然也能活得更好。此时,我觉得自信又回到我身上。原本我想的是向叔父借一些钱到硅谷试试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现在我敢大声地对别人说,我要到硅谷找一份工作。结果我借到了钱,也在那里找到了工作。”

哈泊清了清嗓子又说:“如今,我在卧室的墙壁上贴上了这样几句话,以便让自己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能看到——‘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步行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时刻心怀感动,幸福才能常在。’只有这样我才不愧为一名哈佛人。”

听到这里,我忽然觉得,哈泊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感动点,这种感动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也不会随着工作的压力而淡去,心理学研究者曾经把这种“感动”比作彩虹,说它是挂在心灵天空最美丽的风景。这种来自心灵的感动,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一种向上的鞭策,它让我们感觉到了人生的幸福和美好。

脱下那沉重的水晶鞋吧!

有句话说:“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攀比。”生活在与人相比的尺度中,幸福是别人眼里的幸福,快乐是别人眼里的快乐。再加上过于强烈的自尊心,很多人的生活目标就变成了一句话:“过得比别人好。”这种攀比之心也就意味着高中要读重点,学习成绩要比别人优秀;要上名牌大学,学的专业要比别人好;毕业后工作单位要比别人强,薪水要比别人多;还有就是房子一定要比别人的宽大,汽车要比别人的豪华,老婆也要比别人的漂亮,孩子也要比别人的乖巧,情人一定要比别人的温柔……

因为有了攀比这道内心的门槛,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拼搏、进取,但往往是这件事刚过去,下一件事又来了,所有的一切总没个尽头。在这没完没了的攀比中,闲暇和轻松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紧张的心情使我们感觉越来越疲劳,最后终于积劳成疾,不但没有享受到生活的幸福,反而失去了身体的健康,真是得不偿失。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久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正视自己,内心里就不与人攀比,踏踏实实地生活,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幸福。给自己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早年曾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艾思迪教授,可以说是个真正幸福的人。他60岁,言谈举止十分得体,身上有一种感染力,总能让别感受到他良好的情绪。艾思迪的书桌上放着一张最近拍的照片,照片里60岁的他看起来顶多像50岁刚过的样子,任谁看了都忍不住说一句真年轻,真精神。他的精神源自内心的幸福,还有那由于幸福而展现在脸上的笑容,这些都展现着他的健康与活力。

当人们对艾思迪进行夸奖时,他说:“我的母亲今年已经有98岁高龄了,她也是个乐观开朗的人。”良好的心态是母亲遗传给他的最好财富。人生在世,要做到心态好,哪有那么容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艾思迪的工作很忙,每天要接诊大量病人,还要给实习学生讲学,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但他却生活得很开心,面对病人,即使患者的病情很重,艾思迪也会精心地诊治,还不断地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好的心态,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病人才得以治愈,得以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从中体会到的是成就感和幸福。

谈到幸福,哈佛人艾思迪的最大秘诀就是不攀比。人们都说活得很累,那就是因为攀比,其实比什么呢?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天下哪那么多龙凤?平凡的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开心就可以了。对于自己的女儿,艾思迪从小就不要求她一定要有怎样的成就,只要身心健康、开心快乐就好。这样就给了孩子自由发展的机会,而且这样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艾思迪说:“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比什么都要好。”

懂得经营生活的艾思迪,不管在哪里,都是个率性而为的人。他回家后总是看电视、散步,很少忙工作上的事情。对新上映的美国电影,艾思迪尽量去电影院看,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买回影碟自己在家欣赏。艾思迪曾经说过,如果不让他看电影,让他每天不断地工作,那他绝对做不到。早些年就算是考哈佛研究生的时候,艾思迪也没落了看电影,他是边看边学习的。

艾思迪非常不认同那些为了工作而拼命的人,他总是提醒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如果有一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身心都感到特别疲惫的时候,你就需要强迫自己停下来休息两天。还有,生病了一定要休息,千万不可以带病上班,否则不仅是对自己身体不负责,还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失误,那样损失就比较重了。艾思迪还总是告诉人们,该知足时就知足,不要有太多的贪念,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要科学饮食、规律生活,只有懂得爱惜生命的人,才能真正享受人生。这是艾思迪获取幸福的最大秘诀。

总以别人的标准去生活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悲哀。人生原本就很短,属于自己的真正快乐更是不多,这时候,我们多么希望像哈佛人艾思迪那样,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活一次呀,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把“过得比别人好”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时,就已经陷入攀比的怪圈。它像故事里的水晶鞋一样,漂亮、奢华,让人们充满了占有的欲望。可是,一旦穿上它,就很难脱下来。我们疯狂地向前跑去,一刻也停不下来,还要在脸上挂出一副看似幸福的微笑,不管我们的内心有多么的厌烦和疲惫,当我们终于坚持不住要倒下去的时候,才发现,此时已经到达了人生的终点。

也许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们独自漫步在夕阳下的大海边,面对波光粼粼的水面时,我们会发现:人一生追求的幸福,不就是这份潮涨潮落后平和与宁静的心情吗?是的,幸福就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觉,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幸福与否,扪心自问,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在别人眼里如何风光,只不过是过眼的烟云,转眼就散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幸福。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真的明白自己这辈子到底要什么。

做自己的旁观者

很多人都听说过“医不自治,鉴不自照”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在看待自己的问题时,做到准确、公正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西方也有类似这样的说法,翻译过来就是“只看到对方脸上的墨迹,却不曾想自己也是满脸油彩”。也就是说,人们通常把别人看得非常清楚,但想看清自己就难了。总而言之,以上两句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既然旁观者是清楚的,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做自己的旁观者,看自己说话做事,看自己真正的悲喜,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自我,去伪存真,把握真正的幸福。

哈佛大学有一位学生干部,他的名字叫库礼勒。有一次,库礼勒坐火车去旅行,回来的时候同学们发现他身穿一套帅气的牛仔服,而脚上却非常不搭调地穿了一双大头皮鞋,这双皮鞋非常破旧,失去光泽的鞋面上有无数个由于皮子脱落留下的坑坑洼洼的印迹。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双“饱经沧桑”的鞋子。

此时,有位同学指着库礼勒的脚问道:“库礼勒同学,你这是怎么了,难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库礼勒还没有说话就先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然后才说:“你猜呢?”

这位同学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解地说:“该不会是一种另类时尚吧,但这样的穿着我可从来没有见过呀。”

“另类时尚?开什么玩笑,穿这样破旧的皮鞋可真算得上是另类了,但你瞧着时尚吗?”库礼勒笑得越发厉害了。

“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同学不解地问道。

“说起来非常有趣,”库礼勒回答说,“这次旅行回来的时候我身体有些疲惫,于是就买了一张卧铺的火车票,在火车上遇到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伙子,这位小伙子恰巧就坐在我的对面,此人穿戴破旧,还背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我们简单地打了个招呼,这位小伙子就躺了下来,他闭着眼睛好像是在休息。我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火车上的广播告诉人们到了一个小站的时候,我醒了,此时,我惊奇地发现,坐在对面的小伙子穿上了我的名牌运动鞋,飞一般地下车了。”

“用一双破旧的皮鞋换走一双名牌运动鞋,亏你还能笑得这么开心。”这位同学又说。

“不笑又能怎样?”库礼勒接着说,“那位小伙子已经中途下车了,我还没有到站,无法追出去,怨恨更没有用,我总不能用这双破旧的皮鞋去换别人的一双新鞋吧。”

“即使是这样,你也没有必要笑得如此开心呀。”库礼勒的这位同学说。

“碰到了这么倒霉的事,心里当然不舒服了,”库礼勒接着回答说,“但是,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愤怒和难过都无济于事,那位小伙子是偷走了我的鞋子,但此人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还是多少有那么一点善心的,那位小伙子把破皮鞋留给了我,这就避免了我光脚下车的不适和尴尬,更值得庆幸的是我只是损失了一双运动鞋,其他东西都还在。”

在场的每一个人听完库礼勒的解释后都无言以对,但都十分敬佩库礼勒的豁达心态。

其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时有发生,问题是,像库礼勒这样能够坦然地面对失意与悲哀的又有几人呢?在此之前,我认为自己是个聪明并且理智的人,在内心非常沮丧的时候,我总是找一些事情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比如说去和朋友聚会,打高尔夫球等,并且,每一次都玩得心安理得。这样虽然心情是调整好了,但工作和学习却早已被人家落下了一大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是聪明的人,而那些可以预防问题发生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与库礼勒相比,我只能算得上是“小聪明”。因为,在我缓解压力的同时,又为自己的将来埋下了许多失败的隐患。这样周而复始,心里没有一刻轻松,更何谈幸福。

在库礼勒的身上,我领悟到一种更加积极的人生观。那就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在挫折中挖掘前进的方向;失败的时候就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目标;悲哀的时候就在悲哀里面发现快乐,取得成就的时候就在你的成就里面寻找一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

在遭遇悲欢离合的同时,又超脱于悲欢离合,以平常心处之,你就会发现幸福的真谛。自己做自己的旁观者,如此一来,你就会真正体味到“花开是梦,花落是诗”的人生意境。

唤醒你身体里的积极力量

心理暗示分自我暗示与他人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的一种暗示。

根据暗示对人的作用,心理暗示又可以分成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