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败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舍本逐末:大潮退去之后看到的只剩空壳(2)

ITAT集团原计划于2008年二季度在香港上市,并以此募集资金10亿美元。为了能通过港交所聆讯以实现快速上市,ITAT集团要求每个门店再招入50%的员工,以使上报的客流量与员工的数目相符。而对于这些员工,并未做出任何考核方面的要求,只是让他们尽快到位。同时,ITAT还要求每位员工递交门店拓展计划,根本不去考虑地段位置,而只要求地产商们能接受零地租的方式即可。这与他们当初精心选址的做法大相违背。由此造成的一个后果是,在门店扩张过程中,他们的选址、招人、选货等方面都呈现出无标准的混乱状态。到了高速扩张时期,这些混乱不但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势。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有相当多的店长都是由员工直接提拔上去,这些人既缺乏实际经验,又缺乏领导能力,从而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比方说,一些堆积在仓库里的服装,在各个店的流转过程中,很快就没了踪影,甚至还出现服装厂家所说的情形:“有时候店长跑了,货也丢了。虽没有说不赔,但总是推来推去的。”

再就是,在迅速扩张门店的过程中,整个ITAT集团在全国将近800家的门店——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还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能实现盈利的门店屈指可数。不能有效实现盈利,一些问题就凸显出来。其中一个就是货品积压——因为销量上不去,就容易造成生产厂家的资金流转不畅。但是,当生产厂商要求退货时,ITAT集团门店的人就会让他们继续摆放;还有一个就是,低销量对地产商来说就意味着低收入,但当初出于对ITAT集团的宣传过于信任,协议已经生效,此时想后悔也来不及了。由此,地产商中一些失望的情绪也就蔓延开来。

可是,就在ITAT集团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而做着盲目扩张时,有海外媒体刊文揭露,ITAT集团上市申报材料中存在财务造假。随后,ITAT集团在推动上市过程中,第一轮聆讯被否决,第二轮的聆讯被再度否决,被否决的理由正是销售数据造假。据说,当时香港联交所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该举报信里详细揭露了ITAT集团虚增销量等不当操作。到2008年8月份,ITAT集团所有上市的努力都打了水漂。该月26日,ITAT不得不公开承认:公司与承销商高盛、美林终止合作。随即,ITAT集团快速扩张的负面效应彻底显现出来:管理混乱、业绩造假、成本过大和合作信任危机等。结果,在2008年,他们不得不开始裁员关店,而且其门店的关店率高达25%。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波及到了中国的服装业。就在ITAT集团着手关店的过程中,其拖欠供货商数亿元货款一事立刻严峻起来。可以说,此时的ITAT集团是四面楚歌。2010年12月16日,ITAT集团无奈地被中国惠盈联合供应链集团并购。

ITAT集团出现于2004年。当时,受国际上的反倾销逼迫,国内服装生产厂商只能走出口转内销的道路。但是,由于对国内销售市场的认知不足,加上自身品牌优势上存在缺陷,许多企业的转型一时陷入困境。而ITAT集团推出的这种直销模式,能够极大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ITAT集团可谓应时而至。而这也是它面世以来,受到各界人士普遍认同和看好的原因。

然而,ITAT集团并没有紧随互联网发展大势,认真练好内功,从抓实事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壮大自己,反而用心不正,把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于通过上市来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造假,通过盲目扩张、凭空哄抬公司估值的做法,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泡沫来吸引眼球,但这个泡沫却一捅就破了。

3.灰飞烟灭的原因就是没有核心竞争力

51空间(51.com)网站创办于2005年8月,其创办人分别是庞升东和张剑福。网民只要通过注册成为该网站用户,就可以发布照片、日记、音乐等内容,还可以将这些内容分享给朋友。自创办以后,51空间就受到网民们的大力追捧。到2009年,其注册用户高达1亿多,平均每月登录用户数超过4000万,每日网民访问页面超过4.4亿次。不过,庞大的用户规模并没有让51空间获得更好的发展基础,反而由于创办人之间出现不和、产品定位出现摇摆以及决策失误等原因,于2009年遭到了腾讯公司的全线狙击。在这场狙击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的51空间全面落败,曾经的如日中天顷刻之间灰飞烟灭。随后,51空间被迫转型为51游戏社区,正式进军游戏行业。

要说到51空间如何创造辉煌,又如何在竞争中落败,就有必要从两位创始人谈起。创始人之一的张剑福,1982年出生于福建南平市。尽管他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头脑灵敏,生活阅历丰富。16岁时他就跟着亲戚做生意,卖过医疗器械之类的产品。他在工作之余,最喜欢逛迪厅和泡酒吧。这些生活经历让他对中国网民当中的中低端用户的隐秘需求非常了解。为此,2003年他创办了10770.com网站,主要为用户提供日记、相册、音乐盒、通讯录、记事本、收藏夹等一站式储存功能。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非常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对用户反馈回来的信息也十分重视。比如说,他曾接受了很多男性用户希望加上留言板功能以方便和网站上的漂亮女孩交友的要求,他当即接受要求,并因势利导地利用数据存储的便利吸引女孩子进入,然后通过这些女孩子的资料来吸引男用户。靠着这种做法,到2005年时,他的网站用户数达到了20万,仅每月通过VIP收费就能取得10万元。

就在张剑福小有成就的时候,庞升东找上门来。经过交谈后,一心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庞升东花100万买下10770.com,随即,两人决定同时出资合伙创建新公司,51.com网站就这样产生了。在这一过程中,庞升东出的是大头,51空间最开始的启动资金1000万就出自他个人的腰包。对此,张剑福曾对记者这样说:“虽然庞总和我、王兴华等是联合创始人,但真正的创始人是庞总。正是因为他的个人巨额投资和他的组队能力,51才得以迅速壮大。”

庞升东能够进入大众视野,得益于他在2005年6月写的一篇博文——《一个老站长说:我是如何通过网络赚来几百万》。该文被几千家网站转载,流传极广。庞升东是在互联网上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并成为百万富翁的。随后,他加入了炒房一族,最多的时候,他拥有15套房产。通过炒房,庞升东成功加入千万富翁之列。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卖房时的感受:“那时候卖房子卖到手软。我太太是我初中就认识的,多年来一直相信我的眼光。为了支持我的事业,她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按揭办理慢,我们只卖给现金买房的人,所以有时候只能便宜卖。”这些卖掉的房子,后来就变现为51空间所需的千万资金。

庞升东对互联网可谓情有独钟,因而,他的再次创业仍然锁定在这一领域。不过,由于时势的变化,他已不再满足于做一名个人站长,他想成立一家有广泛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与此同时他又知道,自己在这一领域毫无运营经验,一切还得仰仗于别人。于是,他开始招聘人员。不过,他的招聘方式比较特别——招聘内容是自述他个人经历的一篇文章,其中包含有他创业的思路和梦想。只有看过这篇文章,才知道他的各种联系方式。没想到这种招聘换来了一呼百应的效果,仅所收到的反馈信息就多达1000多条。51空间的另一位创业伙伴王兴华就是这么被他招来的。

王兴华曾任职于中科院,1993年下海后通过开发出的人工智能拼音系统取得不菲的收入。后来他进入用友软件公司工作,在技术开发和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与庞升东接触后,两人一拍即合,遂于2005年7月1日举家迁往上海,负责51空间公司整体上的管理运营工作。

王兴华加入后,51空间获得了快速发展。这时,为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他们迫切需要大笔资金注入。天遂人愿,在2005年12月中旬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上,他们的宣传资料被红杉中国的投资人看中。当时,51空间虽然才运营了4个月,但注册用户已达500多万。正是投资人看中了这一点,51空间才获得了第一轮投资——红杉资本一次性向其投入600万美元。这些资金的及时投入,让51空间步入了快速发展之道。

51空间定位非常准确,目标用户为三四线城市中年轻但又不能在家上网的人群。这些人通常远赴异乡求学或求职,出于自我展示、交友或情感等方面的需要,他们一直在寻求一个网络空间来存储自己的相片、喜欢的音乐或日记。51空间为他们提供了这些功能,既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又增强了用户的粘连度。由此,它得到飞速发展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51空间还建立起了深入地市级网吧的推广经理团队。他们通过向网吧提供51鼠标垫、51海报和51文化衫等产品,进一步加深用户对51空间的体验感。此外,他们还建立起了专门适合网吧的支付体系,推出了“51秀”“51商城”等产品,而且在全国80%的网吧里,都可以买到51空间的充值卡。这从一定程度上充分展示了51空间在全国网吧的影响力。

在51空间如火如荼地开展自己的推广活动时,业内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在模仿腾讯,不如说是在复制腾讯。腾讯推出的每一款新的功能和应用,几乎都被“移植”到了51空间的平台上。“51秀”“51商城”“51群组”乃至“51问问”等等,无一不是迅速从QQ产品线上复制而来。据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仅一些网吧51空间的用户超过了QQ空间,甚至在一些省份,51空间的总体用户数也超过了QQ空间。另外,51空间还从腾讯公司挖走了技术人才。可以说,这一切都为腾讯日后的反扑埋下了伏笔。

51空间成立不过一年,注册用户就突破了1000万,到第二年时,注册用户数逼近1亿。这时,51空间不再关注用户增长一事,而是要通过去低端化来优化用户,让每一个用户都能成为其盈利之源。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将用户群本身进行重构。真要实施起来,就相当于将整个51空间包括产品结构、文化和用户的价值体系进行重建。而就51空间当时的属性来说,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注定行不通。

去低端化的失败一时让51空间的几位创始人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终而没能在企业发展上形成合力,导致企业走进了摇摆期。而这时,感受到威胁的腾讯开始实施反扑。2008年11月9日,腾讯公司以“违反竞业禁止合同”为由起诉被51空间挖走的15名离职员工。

与此同时,腾讯公司加紧了技术方面的攻势。他们调集新的技术团队推进Qzone的改进,让重构后的Qzone比51空间所提供的模板更多,打开的速度更快,一下子让用户的体验超越了51空间。另外,他们还将用户的社区关系引导到Qzone,对QQ好友进行动态绑定,对手机QQ进行无缝对接,并且封掉了51空间借助QQ进行自我传播的各种可能。

开放平台改造没有取得成功,增值收入没有实现预期目的,还有创始人之间矛盾的加深,这些因素本就让51空间的运作举步维艰,而再加上腾讯的强力反击,其倒闭也就成了不可阻挡之事。到2009年3月,虽张剑福再度想重塑51空间昔日的辉煌,但此时已是回天乏术。

虽然可以把51空间的倒闭归于内部矛盾、市场机遇之类的各种理由,但这些理由其实都不足以成为51空间落败的根源。起码51空间一直不缺人手、不缺资金——其获得的融资额高达10亿美元。其落败的根本原因,从客观上来说,在于遭到腾讯公司的反扑;从主观上来说,在于没有核心竞争力。先前它之所以能获得快速发展,是因为模仿别人时没被对方发现或未引起对方的足够重视。试想,如果51空间与腾讯互换角色,它还能落败吗?

无数经验表明,那些屹立不倒的企业,无不在技术上拥有独特性、有效性和先进性,同时还拥有良好口碑。这些就是核心竞争力。当然,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同样如此。

4.一个连邮箱都做不好的市场宠儿

2011年10月5日,一个消息引起了中国互联网界的沸议——号称“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的中华网母公司CDC集团(中华网投资集团)正式向美国亚特兰大破产法庭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这实际上宣告了被称为“红色互联网公司”的中华网投资集团依靠并购驱动的商业模式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