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美重在健康,健康才是幸福
武医师有话说
美的基础不能离开健康,而健康即是幸福。人只有身心健康了,才能由内而外散发出美的气质,不但自己觉得精气足,心情舒畅,在他人看来,同样有朝气,有神韵。
美的前提,人要健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容化妆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漫长,到了现在,各种美容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诱惑着广大爱美的女性,美容针、整形术、抽脂术,各种新技术应用于美容行业,让追求美的女性们目不暇接。美容说到底,就是为了让外表看起来好看,但随着越来越丰富的美容技术而来的,是许许多多关于美容失败的新闻,听后不禁让人唏嘘,费尽心力追求美,结果不但没有变美,反而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甚至损害了健康。我遇到过一些患者,因为整容失败,不仅身体上受到伤害,精神上还受到严重的打击,一蹶不振。
其实,真正的美不是靠整容整出来的,而应该是由内而外、从上到下、从肉体到内心全方位散发出来的。我们看宋庆龄、宋美龄、杨绛等人的照片,特别是晚年之后的照片,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们身上那种气定神闲、沉着宁静、不卑不亢、温良独立的气质,让人忍不住惊叹:真美。
美的前提,是人的健康;美的归宿,则应是人的幸福。钱穆先生的妻子钱胡美琦在她与钱穆先生的闲谈笔录《楼廊闲话》中就有一篇关于健康与幸福的文章。里面讲到,钱穆先生年过八十,有一次身体不适,在病中觉悟到一番真理,而这个真理讲来很简单,即“健康即幸福”。
钱穆先生认为,“生命”“健康”“幸福”这三项其实是融为一体的,但现代人却无意识地把三者分开了。
远在原始人类的时候,人们需要打渔、捕猎,追逐食物与水源,在当今我们想来,他们的生活太辛勤、太劳累,也太危险。而对他们而言,那才是健康生命所应有的一番表现,贲张的力量、愤怒的呼号、喜悦的庆典,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他们偶尔闲居山洞中,雕刻、绘画,在良宵月夜,一家人走出洞外,唱歌、跳舞,这些东西一直流传至今,成了人类的艺术。而人类不幸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工作”的产生:人生需由工作获得收入,再用收入来追求幸福,“人生”“工作”与“幸福”被人为地分开了:工作成了手段,不得已;人生需经过劳累辛苦的工作,才能获得满足;而另一方面,工作又依赖于健康,健康成了人生的一笔本钱——如此,幸福几乎在人生之外了,生命的本质变成了工作。这种人生不得不说是一种病态的人生,现代人的观念也不得不说是一种病态的观念。
如此,何来健康?何来幸福呢?
中国有句老话:因病得闲。好像病了才闲暇了。西方人则说:文明是从闲暇中产生的。很多人一闲下来,就会有莫名的愧疚感,觉得浪费了生命,荒废了光阴,远离了自己追求的“幸福”。其实,生命本身已经是一种工作、一种健康表现了,我们饱满的生命过程中,自然饱含有快乐与幸福的内在。
从原始人的渔猎,到后来畜牧、耕稼、工商,这是生命的一种演变。我国古人喜欢写悯农诗,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田园诗人常歌颂田家乐,因为农民的辛劳工作中包含着快乐的情操;另外,古人又常讲渔、樵、耕、读。渔、樵是原始的,耕之后去读,闲暇人生就这样向我们展现了出来。可见,从原始人生到今天所谓的闲暇人生,都是一种工作的人生,同时也是一种幸福的人生。忙碌与闲暇,应该同是生命,同是工作,又同是健康幸福的。
以前,农民们拿耕可以换织,织可以换耕,耕织所得又可与渔猎所得相换,“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但由耕稼社会到工商社会,却变成了一种牟利的人生,于是从这里面产生出由工作换取娱乐、闲暇与幸福的观念,这样一来,人生分成了两截。
用工作换幸福,得不偿失
中国人说“民生在勤”,没有工作与闲暇之分。无论艺术的、文学的、哲学的、科学的,还是所谓的渔、樵、耕、读,全是工作,全都有一种快乐在里面,全都是一种非病态的健康的人生。而今天社会上人们所希望的拿工作来换取幸福的人生,其实是一种病态人生。
另外,中国人讲“天人合一”,天之大德曰“生”,生生不息,这是天地的一项大工作,也就是说,天地就是一个大的健康。所以《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就是健康,就是工作,人要学天之“健”,要自强不息,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生。而这种人生,在孔孟儒家正统讲来,就是“性”,它是符合人的真性情的,是向前不息的,于是娱乐、闲暇、工作、辛劳,打成一片,一以贯之,这样的人生,便是一种健康、幸福的人生。
闲暇不是无事,不工作,它同样是辛劳的。无所事事、不工作的闲暇也是不健康、非幸福的。我们应认识人生的一切工作,是一种分工合作,不要把它当作一种争斗与牟利的手段,不要把它与娱乐分开,好像将幸福与人生分开。
就像一个人病了,他能从床上坐起来,然后下床,在沙发上坐一坐,或者从卧室走到楼廊坐一坐,这也是一种工作,也就是一种幸福。我们中国人讲人生,只讲“安”“乐”这两个字。人活着是快乐,到死是安息。而这种安息,也有一番快乐与幸福在内。
很多人工作一辈子,最终也没有到达一个健康、幸福的境界,一种“无所为而为”的境界。什么是“无所为而为”呢?孔子有句话说:“学不厌,教不倦。”“学”是一个工作,“教”是把这份工作来教人,但孔子并不是说“我学,要学做一个圣人;我教,是要教人家也做一个圣人”,这种观念就是“有所为而为”的人生,是一种不安命的人生。
宋明理学家认为,“无所为而为”的工作,便是“天理”;在此工作外别有所求,便是“人欲”。一切人生工作,应顺从天理,不能按人欲来,这才是健康而幸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真理。
以上是钱穆先生给予现代人的一些人生感悟,不得不说是一种真理,一种境界。推及对于美的追求,不也正是如此吗?很多女性害怕衰老,一照镜子,发现又多了一条皱纹,就觉得自己老了,于是就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让自己的皮肤变好,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殊不知,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美,它是与年龄无关的;而女性这种“有所为而为”的手段,大多时候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所以,女性要懂得悦纳自己,这才是获得幸福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