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方便面企业的崛起
在历经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各个行业都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拐点期,与白酒产业相比,白酒产业的拐点是向下——因为黄金十年带来的浮躁与狂奔;方便面产业的拐点是向上——因为目前已经到了谷底反弹的时候了。
那么,方便面行业与企业如何走进“天堂”呢?
一是看清产业本质,重塑产业价值。方便面的方便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到了高度“方便”的时代。方便面作为方便食品的产业本质已经消失,当吃饱不是问题的时候,健康和口味成为当下方便面的产业本质。方便面产业和企业要想有出路就必须围绕新的产业本质,重塑产业价值。
二是重新定位产品基准,做到消费需求价值满足的最大化。我们的方便面企业必须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基于竞争而脱离满足消费需求的思维是我们最大的误区。
相对方便面而言,不是消费者没有购买力,也不是消费者不愿意为价值更高的方便面产品买单,而是我们的产品不足以让消费者掏腰包,或者说,没有让消费者心动的理由。
就统一的老坛酸菜而言,三年前销售非常火爆的时候,我们就曾经坦言,尽管老坛酸菜让统一企业在方便面领域内实现了惊天大逆转,但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原因是,老坛酸菜仅仅是解决了“味”的问题,酸菜不足以支撑产业价值的突破,就更不用说今麦郎想通过一个卤蛋来改变命运了。
也许刚开始业界对白象的大骨面非常看好,觉得大骨面以大骨熬汤、更加营养为诉求,会博得消费者的芳心。但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检验,事实远没有大家的期望值高,最终结局我们不难想象。
无独有偶,就像国华食品生产的河南烩面一样,定位非常好,河南烩面属于地方名吃,拥有非常好的消费基础与饮食文化,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说,作为二线方便面企业,仅此一项就赢得了业界的普遍尊敬。但是,历经几年之后,这个品系却没有出现另外的惊喜,更不用说当初的预言改变行业了。
原因是什么?因为产品基准定位错误。尽管这两个企业,甚至业界其他方便面企业也都有了很好产品品类以及品类诉求,最终却出现了只开花、不结果的尴尬局面。
而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乔赢,东山再起推出的红高粱烩面,近两年却有了很好的发展局面。原因是红高粱烩面以非油炸切入市场,彻底改变了方便面的属性,吻合了烩面的产品特点,加上产品基准也直接脱离了传统的方便面,才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令人期待。
产品基准是衡量一个行业发展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认为,传统袋装方便面的产品基准为2元、5元、8元,2元为休闲面、5元为基本型产品、8元为生活型产品。容器面的产品基准为8元、15元,即8元为基本型容器面、15元为生活型容器面。也许我们这种产品基准的重塑与定位,会让业界觉得大跌眼镜,或者视为痴人说梦。但我们有理由认为,只有把产品基准重塑之后,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交付。没有这种基准,就不会满足企业、消费者以及销售商们的多方价值重塑,就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方便面行业及企业的基本属性。
三是营销创新。目前看,方便面行业的整体营销仍然是处在推销或者销售阶段,基本营销策略仍然是渠道推广和针对消费者的硬性促销。也许是因为竞争导向的营销思维,也许是因为以“卖”为主导的营销手段,导致方便面企业的营销僵化,在没有实现消费者购买利益塑造的同时,单纯实施推销,甚至很多企业还采取人海式的阵地保卫战。忽视了以价值为支点撬动消费需求的持续性、自觉性,被动的推销式营销不仅让企业焦头烂额,更让消费者觉得索然无味。
方便面行业的营销创新,就是围绕“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开展整体营销工作。同时结合具体产品的消费群体定位,改变单纯的、硬性的利益诱导误区,塑造企业营销体系的内在动力,让推销、销售成为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