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那一抹茶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我叫苏慕贤

苏慕贤,男,87年,身高176CM,体重60KG,白羊座,性格内向,喜好听歌、上网、玩游戏,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做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个人的偶像是,海子,信奉的格言是,永远不要以最坏的恶意,来揣度一个人,追求的理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麻袋给的一个交友网站,我填写的一份个人资料。

资料栏里,还有一些选填的内容,比如,职业,比如,月收入,比如,是否独生子女等。

这些,我没有填。

我的职业是一个电影编剧,主要编写的是科幻类和文艺类的剧本。

科幻类,我想编写出像是《回到未来》、《黑客帝国》、《独立日》、《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电影。

而文艺类呢,类似于《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这类题材的电影。

其实,我最经常编写的是都市爱情类的剧本。就是那种富家小姐和贫穷小子的故事,或者是灰姑娘遇到了白马王子的故事。说实话,这种故事,只能发生在电影中,因为,电影中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的傻里傻气,做决定的时候,不需要思前想后,掂量计较,而现实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聪明智慧的做决定,会前思后想,精打细算。

然而,我们每个现实的人,总是多多少少的有些向往憧憬,有些伸手可够的愿望,有些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电影,这类的电影,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点要求,也填补了空虚、无味的生活,所以,这类的电影,人们总是看的津津有味。

导演们拍的更是不亦乐乎。

因为这类的剧本,门槛最低,投资起来,也风险最小。

每一个有着自主意识和独立观念的人,都能得出的一个结论:现在市场上粗制滥造的电影太多了,确切的说,是中国市场上,粗制滥造的电影太多了。所以,和每一个有着自主意识和独立观念的人一样,我几乎是不看中国的电影,再确切的说,我不看中国内地的电影。港台的电影,偶尔看。比如《海角七号》、《艋舺》这样的电影。

在长途客车上,司机总喜欢放映中国内地的电影,电影一开场,像公鸡打鸣似的,一声撼天震地的开场音乐,然后,绿色的背景屏幕,滑过来一个胶卷商标。

用那话说,狗血的镜头,狗血的演员,狗血的情节。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合情合理的狗血。

所以,很多乘客就安安稳稳的睡着了。

这让我一直以为,中国内地的电影,在沉沦中,跌跌撞撞,徘徊不前。

直到最近心血来潮,看了两部电影,一部《赵氏孤儿》,一部《让子弹飞》,这让我,对中国内地的电影,开始抱有希望。

原来,我们用心一点,也是能拍出好电影来的。

嗯,有点扯远了。还是回过头来,再说说我这个人吧。

我是06级的学生。

大学里,学的是中医针灸。我是专科,两年学习知识,一年医院实习。我的学校位于一个很偏很远又很小的城市,在那里,我度过了两年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大二结束后,我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去医院实习,要么,备考升本,然后考研。

当时,我做了一个很惊人的决定,在这两个选择之外,我给自己又添加了一个选择,退学,然后,去了一家青春杂志社,作了一个编辑。

作这个决定,是有原因的,半年之前,一次偶然,我在一本书中,读到了海子、骆一禾、北岛、顾城那个时代,因为诗歌爱好,走到了一块,创作出诗刊《我们》、《星星》,我心中的一份热情被点燃了。

当天晚上,我作了一个梦,梦到了那些年轻的诗人们,捧着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诗歌,围聚在篝火周围,大声的朗读着,一脸的沉醉,一脸的满足。梦中,我被深深感染着,醒来之后,我有些按捺不住了,爬起来,睡意朦胧的写了一首诗:

青春半掩

潦倒几笔,掩不尽的沧桑。

散乱几行,藏不住的凄凉。

谁在黑暗中啜泣梦想,

谁在阳光下抬头仰望?

我不是谁的悲伤,

谁也不是我的惆怅。

任由青春,慢慢宰割,

一地凌乱,

一地荒凉。

诗写完了,我拿去发表在了我们学校的校报上。没想到,因此认识了我们学校另外的两个文学青年,左撇儿和二斋。

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们仨凑到了一块,办了一份叫《穿堂风》的杂志。杂志一共就出了三期,然后,二斋和我就准备实习或升本了,而左撇儿,则由大一升到了大二。

二斋选择了专升本,而我,打算去医院实习的时候,因为《穿堂风》这本杂志,被一本青年文学的杂志主编看到了,联系上了我,然后,喊我去他们杂志社当编辑。

于是,我就直接退学,去了雁坛,一个有着美丽海景的城市。

我在杂志社,浑浑噩噩的上了一年多的班,然后辞职了。原因是,厌倦了那种每人一台电脑,每天收稿、审稿,挑拣错别字的枯燥、乏味。

这时,有家上海的DM杂志,招聘美编和策划。而我之前,帮着这个DM杂志做过电子杂志,于是,我就背上行囊,去了上海。做了三个月的策划后,我又去了北京一个电影公司,做了三个月的编剧。而在这三个月中,我接触了舞台编剧、电视编剧、电影编剧三种的编剧,然后,我下定决心,做一个电影编剧。

于是,从北京回来后,也就是2010年的3月份,我背着行囊,来到了谷雪琳上学的地方,信口市。

谷雪琳是我的女朋友。在信口师范学院读书。本科,计算机系,网络工程专业。

我认识她的时候,是09年9月份。那时候,她大一才上了两个星期。而我当时,则在雁坛的那家青年文学杂志社,做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杂志编辑。

那段时间,正好是我内心矛盾的时间,我厌倦了在杂志社上班的乏味,想要辞职,但是,又因为前途的不确定性,而顾虑重重。

十·一假期,她去了雁坛。

我们一起去看海,爬山,去游乐园,去美食街,度过了一个美丽的黄金周。

然后,她回了信口市的学校。

而我,辞职去了上海做策划。

等到从上海去北京,再从北京回到信口,已经是2010年的4月份了。

信口是一个很古朴的城市,有着古色古香的古城墙,护城河。

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编剧之梦,会在信口这座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城,开出绚烂的花朵。

然而,遗憾的是,自从做电影编剧到现在为止,只写过一个完整的剧本。是文学剧本,四十五页纸,三万字左右。

写的是一个都市爱情剧。情节和绝大多数的爱情片一样狗血,花心的男主人公,开着高档的私家车,在路上遇见了一个骑着自行车的清纯女孩,然后,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终于克服了各种的阻力,消除了各种的误解,最后走到了一起。

这个电影剧本,卖给了我之前的老东家,北京的那个电影公司,他们一共给了五千元钱。当时合同上写好了,他们给了我钱之后,这个电影,就和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后来拍摄,编剧署名,也不是我的。而我呢,为了保密,还要履行承诺,以后不要告诉别人,这个电影最初的文学剧本,是我写的。

嗯,说白了,我做了一次枪手。

但是,我以后不打算做枪手了。我想把自己的名字,堂堂正正的印在电影编剧这一栏里,所以,我选择了辞职。

电影编剧,这个职业,从事的并不是很多。

因为很多电影,导演和编剧,往往都是兼职了。

再有的,很多电影,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所以,纯粹的原创剧本,纯粹的电影编剧,专门靠编写电影剧本来吃饭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我自己呢,就是在写电影剧本的同时,还偶尔往报纸和杂志投稿点文章。

所以,像我这种的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宅客型的人。

我不喜欢“宅男”这个词,觉得它有点阴暗了。

就像是博客、威客、侠客、剑客一样,我把自己称为宅客。

我每天只用那么两三个小时,来写电影剧本。

其他的时间,我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玩传奇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