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社交账户:你认识谁决定你是谁(2)
有效利用家庭结交关系
有人说,没有客人来访的人不会出人头地,这句话很有道理。家庭是一个人结交关系的一张王牌,不会利用这张王牌的人,他的关系网络必定不会很好,事业成功的概率也就很低了。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的家里总是有客人来访,而有些人却是除非有相当重要的事,否则家里是不会有客人来访的。不用说,前者肯定是交友广阔、关系丰富,而后者即使不是人缘不佳,也一定是关系网络有限。现代人都是白天为了工作奔波,要拜访朋友只能利用晚上,而且还要在不打扰对方的前提下。于是,星期天、逢年过节就是朋友互相往来拜访的最佳时机。如果连这些日子都没有客人来访,那这个人可真的要检查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了。
事实上,真正的朋友相交,到了某种程度,一定会想了解对方的家庭生活与家人。因为如果双方只是在正式场合见面、交往,总是一副严肃而正式的脸孔,那是不符合人类本性的,只有在私生活中,个人才会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格。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够进展到私下接触,才能算是深交。因此在你与对方彼此产生亲近感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有进一步拜访对方家庭的希望。反过来说,如果你能把握机会,适时地邀请对方前来拜访,一定会把你们的关系向更深一层推进。
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要善于利用家庭来结交关系。对某些人,你必须诚心欢迎对方到你家里坐坐。不要认为客人会打扰你的私生活,要知道,你是在为自己的事业积累关系。尤其是那些对自己重要的关系,那就是自己的福神。聪明的生意人,岂有不把自己的福神迎入家中的道理?
其实要拜访一个人的家庭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该带什么礼物、该准备哪些事,这些都很麻烦,因此要想在家里聚集起朋友,不只是主人,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吸引对方。你应该让他们感觉到轻松、愉快、温馨,使他们喜欢到你家来拜访。
其实,早就有很多人把这种家庭聚会当作了自己发展关系、拓展生意的一条重要门路了,尤其是很多销售人员,更是擅长此道。这种家庭聚会经济、实惠、有效率,而且中国的儒家文化浓郁,因此很适合发展。很多销售人员都利用这种家庭聚会来发展新关系、联络老关系,而且效果出奇地好。往往是家庭聚会还没有结束,公司的产品已经卖出去很多了。所以很多公司都把家庭聚会作为业务员直销事业的起点。
家庭是提升交际技巧的一张王牌,这种纯朴的交往方式与其他逢场作戏式的交往方式比较起来,更有利于建立私人交情,也就更有利于为双方的关系和生意奠定稳固的基础。所以,你要学会在恰当的时间,主动邀请对方到你家里做客。
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聚会
除了家庭外,其他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聚会都可以为你营造出一种公众氛围,产生一种凝聚力,因此利用这种方式来扩大个人影响、积累人际关系、发展生意合作,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这些活动和聚会的氛围轻松愉快,你完全可以借助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进而了解你的工作。
可以利用的活动和聚会有很多,比如比赛、主题活动、聚餐、舞会、培训会、俱乐部等等,这些都是扩大影响很好的方式。如果你是商人,你既可以利用这些来扩大你的个人影响,也可以用来扩大产品的影响。
有一个汽车经销商,他不仅销售汽车,也经营汽车配件。每一位从他这里购买过汽车的人他都不会放过,都会想办法将他们吸引为自己俱乐部的会员,并提供最好的售后服务。这些顾客对此也十分满意。
这位经销商每个月还要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聚餐、舞会等等。他不仅邀请一些老客户,还邀请很多潜在的客户。这些客户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很乐意参加。他让老客户和潜在的客户一起举杯畅谈,当然,谈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这位经销商以及他所销售的汽车。潜在客户从老客户那里听到的都是对经销商口碑有利的话,而他们听到的老客户使用汽车的感受也都是真实的感受,这对他们具有相当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活动结束后,又会有一部分新老客户加入俱乐部。当然,那些潜在客户大多成了经销商的新客户,有不少还成了他的终身客户。
乍看起来,整个活动似乎和销售汽车无关,但这正是举办这些活动和聚会的诀窍所在:先发展关系,后促成生意。而且这些精心的安排的确给这个经销商带来了很多生意,现在他的成绩斐然,代理销售的汽车有日产、丰田、克莱斯勒等,手下员工有一百六十多人。
当然,这些活动和聚会不仅在和客户、朋友经营关系时可以使用,在和你的下属、员工发展关系时,也同样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益处。
大多数员工都喜欢在快乐的环境里工作,在那里他们能享受到工作以及与同事相处的乐趣。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总,能多举办这种娱乐活动,并能使员工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乐趣,那么你将会使他们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同时也喜欢上你。毫无疑问,这会极大地激励员工完成你交给他们的工作。
杰克·韦尔奇在谈到领导力时,说到了领导者应该会做的八件事,其中一件就是“懂得欢庆”。他在《赢》里说道:“无论人们有多少借口,其实工作中的欢庆永远都不嫌多——任何地方都如此。最近几年,在外出做报告的时候,我总会问那些听众,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团队是否为自己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过或大或小的庆祝活动。我不是指那些大家都讨厌的、非常拘谨的全公司大会,它把整个团队拉到当地的一家饭店,让大家强颜欢笑,其实人们宁可回家自己去庆祝。我要说的庆祝活动是很随意的,例如请团队的成员带着自己的家人去迪士尼乐园,给每个人发两张去纽约看著名演出的票,或者给每个人发一台新的iPod,或类似的什么东西。”
“我问大家:‘你们进行了充分的庆祝吗?’几乎没有一个人举手。”
“失去这样的机会是多么可惜!欢庆能让人们有胜利者的感觉,并且营造出一种认同感、充满积极活动的氛围。设想一支球队赢得了职业大赛的冠军,却没有香槟酒来庆祝,那会是什么样子?你可绝对不能够那样!但是在现实当中,许多公司在取得重大胜利时,都忘记了击掌相贺这个仪式。”
他说:“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怎能缺少对成绩的欢庆呢?你需要尽可能多地抓住庆祝的机会,让工作变得多姿多彩。这样的事情如果领导都不去做,那就没有人会去做了。”
“尽可能地抓住机会对成绩进行欢庆”,正是杰克·韦尔奇对企业经营者的忠告,同时也说明了多为员工举行娱乐活动和聚会的必要性。
员工喜欢、朋友喜欢、客户也喜欢,既然这么多人都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和聚会,你就应该巧妙地利用这一工具,深入拓展你的人际关系,使自己的生意发展得更加顺畅。
走出“圈子”的局限
时下最流行的一种自我介绍或自我吹嘘法是“圈子”法。在人们彼此自我介绍时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圈子”。有的说自己属于广告圈,有的说自己属于设计圈,有的说自己属于营销圈……如此种种,只要在某个职业后面加上两个字“圈子”,就像自己已有了归属的栖息地,有了些许成就感。而且如果细心点你就会发现,有幸“同圈”的人之间也要较圈外的人之间亲热许多,更有甚者根本不与圈外的人接触,像是接触了之后,自己就不再是优良“圈里人”了似的!
“圈圈主义最坑人!”这是一个在广告界和策划界拼杀多年的某公司策划经理的感叹。他解释说:“圈子”就像孙悟空头顶上的紧箍咒,不但把人的思维给束缚住了,也把一个人的想象空间人为地缩减了。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会因此而瞻前顾后。这样做有难处,那样做又不符合圈里的规矩,怎么办?而且,“圈子”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互相吹捧,以至于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能吃几碗干饭!
其实,“圈子”里的人最大的弊病还有一项,就是固步自封。据说,波音747飞机的机身有几十万个零部件,而它们又是分别来自于上千个厂家。这些厂家有的是制造汽车的,有的是制造橡胶的,甚至有的是制造啤酒瓶盖的。如果按照“圈子”划分,他们肯定很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一架波音747飞机的生产却使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为千千万万的人提供了择友的理论依据。然而今天,这种话显然已经有些过时了。现代社会讲求的是实效与利益,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就一定要借助一些圈外力量。
李嘉诚是香港十大富豪之首,美国《财富》杂志给他评估的身价是25亿美元。李嘉诚的成功,除了靠勤劳和眼光锐利之外,与他广交朋友是分不开的。22岁时他开设了自己的塑胶工厂,取名为长江塑胶厂。后来,他在为自己的其他公司命名时,也冠以“长江”。李嘉诚曾对“长江”这一名字的寓意作过这样的说明,他说:“如果你不要支流,你就不能汇流成河。”他希望这名字使他时常记着商人需要大量的朋友和同伴才会成功。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不仅仅是处理好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良方,也是处理个人人际关系的妙药。如果你仍旧恪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会使自己陷入某种程度的孤立,难求圈外之援。
多建立有用处的关系
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人都有其程度不同的压力感。试想,如果你正处于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或者正处于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你只能“有事”才“有人”。
“有事”当然包含许多内容。“有事”时才“有人”是当前普遍的现象。
“求人”办事也就是“有人”,为求发展、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甜言蜜语,否则也是办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时又“无人”,那只能说明你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处世办事的能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也就是说:要与目的上有相同需求的人建立关系。
“关系”通常要花一点工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你可以用全部的银行存款打赌,这些人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依靠“关系”追求更卓越的生涯。
事实上,“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最后,练成了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此随时竖起耳朵,收听精彩的内幕消息或蜚短流长。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最会拉关系的人,不但能口吐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或是记者,不然也应颁给他们“社会学荣誉博士”。
总而言之,人总是在心里想着身边的“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双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以使关系套牢。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提升自己,结交名流
既然能成为社会名流,其影响力、行动力以及人格魅力肯定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其中一定有许多值得人学习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若能与他们搭上关系,获得他们的赏识,无形中便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不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自身须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外,还须讲究一些基本的交际方法。
1.提前搜集了解有关材料。
对于我们欲结识的社会名流的有关材料,应尽力搜集,多多益善,力求全面详细。比如他的出生地、过去的生活经历、现在的地位状况、家庭成员、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处世风格、最主要的成就、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力等。总之,凡是与他有关的材料,只要能搜集到的就尽力搜集。这是我们实现与他结交并深入发展的基础。
2.托人引荐。
这是比较常用的办法,通常托那些与名流交往密切的人作为中间人帮助引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名流对与他交往密切的人引荐来的人,自然会刮目相看,郑重接待。
找中间人须注意的是,我们要设法获得中间人的了解、信任与欣赏,这样他才会有引荐的积极性。通常,对一个不太了解或不太赏识的人,中间人是不会轻易引荐的。因为如果贸然引荐,令名流不愉快,无形中会破坏他自己在名流心目中的良好印象,非常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