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孔子(2)

在经过陈、蔡两国交界处时,正赶上吴、楚两国交兵,孔子师徒又被乱军包围,可孔子还每天坚持教学,照样谈笑风生。他教育弟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君子即使处于贫困的境地,也不会改变操守,要是小人遭遇此事,就要越轨胡来了。另外,他还派口才出众的子贡去同楚军交涉,终于在楚军保护下,死里逃生。

楚昭王想重用孔子,但遭到满朝文武大臣的极力反对。国相子西认为,孔子有实现周公事业的想法,如果给他封官加地,再加上贤能弟子的辅佐,将会对楚国构成威胁。楚昭王就此打消了念头。孔子只得离开楚国,回头北返。

最后孔子又回到卫国。这一次,他在卫国住得时间比较长。虽然他本人因不满蒯聩与卫出公二人不遵父子之道,拒绝当官,但他的弟子则有的在卫国身居高位,有的则回鲁国做了大官。年迈的孔子身居异乡,越来越想念自己的家国。在卫国居住五年之后,他终于回到阔别十四年之久的鲁国。

五、著书立说

孔子晚年能顺利归鲁,得益于他的弟子们。

鲁哀公七年,吴与鲁在于鄫会盟,鲁国被迫进献厚礼,吴国还要求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康子去朝见,幸亏子贡从中交涉,才免受羞辱。第二年,吴国攻打鲁国,又是以有苦为首的七百勇士誓死抵抗,才打退吴兵。鲁哀公十一年,冉求率领“季氏之甲”击退齐军,立了战功,深得季康子赏识。冉求极力向季康子推荐孔子。季康子便派人带了重礼迎孔子回国。

孔子回鲁以后,鲁哀公和季康子以“国老”之礼相待,并向他求教治国之道。但季康子的施政方法却与孔子的政治思想完全不同。季康子对鲁国盗贼众多表示担忧,向孔子求教如何治“盗”,孔子却说:“如果你自己没有贪欲,那么即使给予奖赏也不会去偷盗。”这实际是讽刺季康子的穷奢极欲。

鲁哀公十四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相田常杀死了齐国君王简公。以下犯上,以臣弑君,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大逆不道之举。于是他便拜见了鲁哀公,请求出兵伐齐。但鲁哀公却回答说:“齐强鲁弱,怎么能去讨伐呢?”让他去找执政的季康子商量。

但是季氏由于在政治见解上与孔子不和,又经常受到孔子的批评和讽刺,当然不会理睬孔子。

孔子由于一再在仕途上遭受冷遇,所以在晚年便把全部精力用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努力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献,作为教授弟子的课本。

孔子时期,周室衰微,礼乐败坏,《诗》、《书》等典籍残缺不全。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重新编成《书传》,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秦穆公时期,按历史顺序排列史事。考察了夏、殷以来礼制增减的情况后,孔子说:“从此之后,即使过了百代,礼制的增减情况都可以把握,不外乎是文彩和质朴的交替变化。周朝借鉴夏、殷两朝的礼制而确定自己的礼仪制度,真是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礼制。”《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订的。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上千篇,孔子删去重复的部分,选取可以用于礼仪教化的篇章,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孔子将这些诗全部配乐,礼乐制度从此才得以称述,六艺齐全。在编著《诗》时,孔子阐述了他的文学观念:“《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既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又规定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创作方向,此外,他还提出“兴、观、群、怨”的诗学理论,阐释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孔子晚年喜好《易》经,反复研读,以至于“韦编三绝”,就是把串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作为《易》的组成部分的“十翼”,即解释经文的传文,据说就与孔子有关。

《春秋》本是鲁国的编年史,孔子对其进行订正。

孔林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经历代帝王不断赐田、重修和扩建,现总面积达二平方公里。林内古木参天、碑碣如林、石仪成群。

据说在写作《春秋》时,孔子该写就写,该删就删,连子夏等人都不能插嘴。孔子说:“后世人知道我孔丘是因为《春秋》,而怪罪我孔丘也是因为《春秋》。”在先秦时代所有的学派和学者当中,孔子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的贡献最大。他对保存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具有不朽的功绩。这些文献,如《诗》、《书》、《礼》、《乐》,后来都被孔子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弟子们。

然而厄运并没有放过他。孔子六十九岁那年,他的独生子孔鲤死了,老来丧子,乃是一大哀事。次年,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渊也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再下一年,在卫国当官的子路在宫廷斗争中被株连,惨死于卫国政变。

独子和两个心爱的弟子相继死去,使孔子在感情上遭到重大打击,他在子路遇害的次年,就在悲痛中病倒了,从此一病不起。

一天,他强撑着,拄着拐杖到户外散心,正好子贡来看望他。孔子深情地说:“赐,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接着又叹息着唱道:“泰山就要崩塌了!梁柱就要折断了!哲人就要凋谢了!”一边唱一边潸然泪下。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张。夏人死后棺木停放在东面的台阶,周人死后棺木停放在西面的台阶,殷人死后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之间。昨天傍晚,我梦到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本来就是殷人啊。”七天后,孔子与世长辞。

孔子终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己丑日去世。孔子逝世后,鲁哀公致以表示哀悼的诔词,然而这些身后荣辱对孔子又有何意义?

六、身后荣辱

孔子无论生前死后,其崇拜者都不计其数。他的弟子子贡将他比成不可逾越的日月。儒家后学荀子更将他与古代的“三王”并称。

孔子墓

位于孔林中部偏南,洙水桥北享殿后院内。其形似隆起的马背,称为“马鬣封”,是一种显示尊贵的坟墓形式。孔子逝世后,鲁哀公将孔子故居改建为庙,收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和书简等。相传鲁国每年按时到孔子墓地供奉祭祀,儒生们也在孔子墓地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大射等仪式。

除去焚书坑儒的秦朝,孔子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备受推崇。尤其是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五经》立于学官,儒家思想成了钦定的正统思想,作为儒家党派创始人的孔子的地位远远超过诸子,甚至被尊为“素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价孔子时说:“天下的君王乃至贤人实在太多了,活着的时候都很荣耀显赫,一旦死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孔子只是个平民,可他的名声和学说却流传了十几代,学者们仍然推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诸侯,凡是讲论六经道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当作是判断和衡量的最高准则,孔子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