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涉县女娲祭祀(3)
在涉县娲皇宫西北十多华里的石门和新桥村之间,上世纪90年代挖掘出土了至少50万年以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2011年,考古人员在偏店乡下窑则村和龙虎乡三里峧村之间的一处位于高山上的幽深洞穴里又发现了二十万年前的动物生活遗址,从现有的骨头和牙齿,中国科学院专家断定为狗的骨头和虎的牙齿。据说这种狗比现在的狗凶猛许多,在中国已经绝迹,现在非洲某些地方还有。人类由猿人跨入早期智人的时间大约在十几万年以前,涉县一带有旧石器文物出土,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之前,这里就有原始人类活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结束后,人类迎来了新石器时代的曙光。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在八千或一万年间,最重要的文化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都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邯郸、武安、涉县一带发现多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涉县境内的仰韶遗址包括:
(1)石门大平头遗址。石门村东北0.5公里太平头遗址,高出地面20米为土台。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20米,文化层厚度0.7米。其中南部分布较多红顶碗陶片。在遗址的上一层梯田内,另发现有5个各长1.5米,厚0.4米的古遗址灰坑。
(2)石门西岭遗址。石门村西1公里西岭遗址,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80米。遗址断面和缓坡上发现8个古遗址灰坑。坑内有大量器型为罐、碗、鬲、足、豆柄等红陶片、灰陶片和少数石环。红陶有黑彩陶、红彩红陶、素面红陶。文化层厚1.2米。
(3)寨上遗址。寨上村东有高20米,南北长450米,东西宽160米,为遗址中心的高台平地。其西北角残留高4米,长13米,宽14.31米的夯土层围墙。夯层清晰,夯土工具为石器。夯土层夹带仰韶、龙山陶片。在夯土层围墙下高4米的土台断面上,有平均厚1米的大批古遗址灰坑出现。此外,在地面以下3米左右连续性的古遗址灰坑内,有大量的绳纹、篮纹、方格纹灰陶片和素面红陶片,器型多为豆、碗、鼎、鬲、罐、釜等,在遗址地面还采集到红彩陶、磨光黑陶、陶纺轮、磨头石斧等。并有陶灶,其燃料经分辨为酸枣核。
1969年,修通一五零电厂铁路,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该遗址因有夯土作围,当地有呼“小城子”,有称“寨上古城”。
(4)虎头山遗址。县城东0.5公里虎头山土丘岭顶部,文化层分布3200平方米,其地面和地下0.6米处,有大量粗细绳纹,篮纹灰陶片。
(5)连泉冈垴遗址。连泉村西北冈垴傍清漳河,地高河床15米,遗址长120米,宽80米,有灰坑两处,文化层在地面以下1米,土色灰黑。内含红灰两种陶片,以红陶为多。
(6)北原孤佛垴遗址。北原村北侧孤佛垴高台地,遗址面积7600平方米,其中心断面出现大量灰坑,平均厚1米,内含仰韶、龙山、商周陶片,器型分别为瓮、盆、罐、鬲、豆、盘等。
(7)常乐南岗遗址。常乐村南冈遗址地高清漳河床30米,长210米,宽150米,遗址经1986年调查,文化层在地下1米,采集有碗、罐等灰红陶片,并有磨光石器,磨棒把柄,鹿角和甍片等。
(8)固新卢家冈遗址。固新村西北卢家冈一梯田断面出现灰坑两处,各长2.4米,厚0.55米。内有红、灰陶片,器型为罐、豆、鬲、足等。灰陶绳纹,红陶面呈植物叶状。文化层约处地下1米。
(9)固新小冈遗址。固新村西500米有黄土丘名小冈,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地面分布有盆、罐,灰、红陶片,文化层厚约0.87米,并有灰坑,长宽0.65米,厚0.45米,土色黑灰,内有陶片。
涉县龙山遗址包括:
(1)南庄西冈遗址。南庄村西南高土台地,遗址长200米,宽180米,文化层在地下0.2米,厚0.31米。罐、瓮等全灰陶器型,面呈方格、篮纹饰,同时还有夹砂黑陶。现遗址已被破坏。
(2)沿头遗址。沿头村北高台地遗址面积36000平方米,文化层在地下1米,有14个灰坑,有大量灰陶片外露,器型为粗细绳纹罐、盆、鬲、足等。
邯郸市著名学者刘心长先生认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武安磁山文化。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磁山文化,属于仰韶文化的早期,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产生原始神话的重要历史阶段。另外,还有一个文化遗存也值得关注,在磁山文化遗址与娲皇宫之间的固义村和涉县的上清凉一带,有大型社火傩戏《捉黄鬼》和《赛戏》。傩文化和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传统戏剧赛戏,均含有远古文化的重要信息。这里的傩文化和赛戏是古代流传的还是外地传来的,可以探讨研究。但专家认为,磁山文化遗址一带曾长期生活着仰韶文化早期的一个人口较多的母系氏族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已有原始的语言和意识,已有原始祖先的图腾崇拜,产生了原始神话。现在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原始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利慧女士(中)和有关人员在辽城新桥50万年前古人类遗址涉县下窑则与山里峧交界处二十万年前的古动物生活洞穴遗址·涉县下窑则与山里峧交界处二十万年前的古动物生活洞穴遗址系氏族的早期。磁山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和仰韶文化早期最重要的一处遗址。因此,女娲祭祀文化与磁山文化的先民的神话传说应当有关系,甚至有可能女娲传说形象就是以磁山文化的母系氏族的一位有威望的女首领为雏型的。娲皇宫在磁山文化遗址西边100华里左右,也当是这个母系氏族活动的范围之内。所以,河北张家口泥河湾文化遗址和武安磁山文化遗址以及涉县区域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古文化遗址,尤其是磁山文化遗址的陆续发现,都为涉县女娲祭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考古依据。
七、涉县女娲祭祀文化形式延续的重要性
女娲是集中先民智慧而塑造出的一位“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她不仅是人类创世之母,还是世间万物创世之母,即伟大的自然之神,在涉县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
目前,全国有比较突出的女娲遗址二十多处,已经形成了以女娲为中心的女娲文化研究热潮,在构建和谐社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中已经彰显出巨大的潜力。
以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女娲祭祀为主的涉县女娲文化是全国根祖文化中特有的奇葩,以千年古建娲皇宫和庙会为载体,集民间祭祀、政府公祭、庙会习俗和信仰、神话传说、娲皇民谣为一体,并且提炼出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女娲精神,内涵丰富,价值独特,不仅在全国的根祖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而且对涉县人民的生活、心理产生深远影响,为涉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形成了以女娲为中心的经济文化品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涉县女娲祭祀文化的各种形式应该继续延续下去,而且应该更加完善和丰富。
涉县女娲祭祀文化形式延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术研究的需要。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涉县女娲祭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成立涉县女娲文化研究会到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从举办女娲文化节到女娲高层论坛,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女娲祭祀文化自成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创新内容和形式,才能趋于完善。
(2)进一步加大经济开发力度的需要。以女娲祭祀为中心的女娲文化已经融入到涉县人民的血液中,成为涉县的一个响亮的品牌,不仅形成了以娲皇宫为中心集观赏研究娱乐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释放出巨大而完整的服务能量,效益可观,影响深远,而且延伸出女娲文化产业链,涌现出一大批女娲文化品牌产品,包括娲皇酒系列、娲皇农产品系列,娲皇文化产品系列等,正在逐步占领周边的广大市场,并向全国进军。
(3)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文化认同感的需要。女娲祭祀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产物,也是“团结、奉献、勤劳、勇敢”的涉县精神的生动写照和完美诠释,历代涉县人民以“女娲精神”为动力,以女娲祭祀文化为源泉,不仅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壮美的篇章,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战胜了蝗灾、旱灾、洪水等自然灾害,使当地人民一代一代顽强地生存下去。
步入新的时期,涉县人民又在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上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