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
黄伟林更新时间:2025-04-24 20:20:56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广两多民族文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近百年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文学桂军”的边缘崛起。广西当代多民族文学创作呈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展示了壮、汉、瑶、苗、侗、回、京、彝、水、仫佬、毛南、仡佬12个广两世居民族的现实境遇和文化生态,揭示了各民族社会转型过程中隐秘的心灵世界。广西多民族作家的文学探索使百越大地变得日益知名而引人关注,为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梳理广西多民族文学百年历史,解读广两多民族重要作家作品,把握广两多民族文学现实脉搏,是探究广两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的匠心之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黄伟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俄罗斯文学批评史研究
本集收入作者研究俄苏文学批评史的成果。第一部分《在历史和形式之间——考察19-20世纪俄罗斯文论的一个视角》选自作者不同专著的一些章节和刊物发表的论文,但总的构思是新的,服从于新的构想,也新写了《总论》和五个新的章节,并附了五篇相关的论文。第二部分《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选自《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一书中作者撰写的《总论: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和特点》,各个年代文学37.9万字 - 会员
明末清初西陵词坛研究
针对学界关于西陵词人的群体性质、词史定位等争议,本书基于大量新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对西陵词坛的群体构成、选本系统、创作风貌、词学主张进行了深入考察,从理论形态和实体形态两个层面揭示西陵词人的流派属性和反流派色彩。并在这一过程中,透视西陵词学精神的嬗变及其如何作用于明词向清词的过渡。文学24.9万字 - 会员
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王尔德童话研究
本书是国内首部王尔德童话研究方面的专著,概括了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时期的童话特征,系统研究了王尔德童话的创作动因、主题、文学形象和叙事艺术。作者认为王尔德是西方童话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过程中的代表性童话作家,其作品体现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分野,在西方童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文学23万字 - 会员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
本书系国内莎学研究领域全面、系统研究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传播、翻译、改编、演出的莎学论著。研究紧扣20世纪中外文学影响中的重要个案:莎剧的变形与变异,从文本改编与舞台结合角度观照中国舞台上的话剧莎剧与戏曲莎剧的美学特点,考察莎剧与中国戏剧在写实与写意不同审美原理作用下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本书从影响、变形、变异的角度研究莎剧的接受与传播,有别于单纯的文本研究,通过莎剧中国化改编,厘清中西方戏剧观念文学62.5万字 - 会员
女性言说的自由与禁忌:中国现代女作家小说叙述声音研究
本书重点运用以苏珊·S.兰瑟为代表的叙述声音理论,结合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分析、读者反应批评等方法,从理论上厘清了叙述声音及其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叙事形式和意识形态,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小说作品中的叙述声音进行了综合分析。文学15.1万字 - 会员
土改文学叙事研究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平分土地为中心重建乡村政治秩序,改造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土改运动在政策上的变动和现实的复杂性,带来了土改文学的丰富性。本书力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对于土改文学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勾勒出不同历史阶段叙事模式的演进过程,探究在文学与意识形态、作家与批评、创作原则与政策规定的互动中文学发展演变的复杂轨迹,揭示其在20世纪文学史上的独特文学27.3万字 - 会员
民国女性法律地位之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
女性地位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民国几十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女性的法律地位在这一历史时期却逢遇了千年未有之变局。本书首次把民国女性法律地位之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及二者的“互动”放到整个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进行系统考察,对民国时期传统乡土社会、都市空间、苏区及解放区女性法律地位的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爬梳,以此探究民国女性法律地位、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进程及其对文文学25.5万字 - 会员
故事中的人生:西方文学中的生命哲学
本书从一个外国文学老师的视角,以“文学是人学”和“文学研究亦是人学”为指导思想,从“字面意义”“时代意义”和“象征意义”三个层面分析“古希腊神话”“骑士文学”以及《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神曲》《堂吉诃德》《十日谈》《巨人传》《浮士德》《叶甫盖尼·奥涅金》等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注重挖掘、提炼和阐释蕴含其中的种种生命状态,希望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本书率先提出“演讲体学术著作”的概念,并且遵循“演讲体文学18.8万字 - 会员
朱敦儒词的阐释与接受
本书主要研究朱敦儒其人其词之特质内涵及其身后的影响效应。作为一位经宋室南渡,历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局宗朝的词人,其传世词集《樵歌》具自传体特质,记录了朱敦儒从伊洛名士至南奔流民,从仕宦官员到嘉禾隐者的心路历程。朱敦儒词的嬗变是两宋之际词质演进的典型样本。《樵歌》中彰显的朱敦儒之人生风致则折射出了两宋之际的士风和时风。近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宋金、元明、清代、现当代的读者对朱敦儒及其词的选择和接受阐文学2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
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文化现象,既需要将其放到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也需要从其自身的特征和生产方式去探索。符号学作为一种通约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便于从形式文化的角度追寻其意义机制。网络文学场内的规则是围绕着读者“人气”而来,在剥夺传统“把关人”权利的同时建构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网络小说写作行为、文本叙事随之表现出旨在与读者建立亲密关系的间性特征。而资本对文学网文学理论18.9万字 - 会员
重组的文学场:新媒介与文学制度的转型
文学创作与接受并非个人心灵独语,总是“制度”中介后的创作与接受。新媒介对传统文学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建构了网络文学制度。本书对新媒介文学场域的组织机构、行动者及其关系进行了总体考察,并探讨文学网站对作家制度、读者制度的建构,先锋派对文学制度的重构,以及文学批评制度的裂变、著作权制度的变革与新媒介语境中的经典化制度问题,认为经典总是场域行动者合力的结果。文学理论22.5万字 - 会员
文学地理学(第9辑)
《文学地理学》辑刊是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年会论文之精选,由曾大兴等主编,每年一辑,已出七辑。作者均为中、日、韩三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包括杨义、蒋凡、刘扬忠、朱寿桐、周尚意、王兆鹏、张三夕、邹建军、陶礼天、夏汉宁、高人雄、戴伟华、海村惟一(日)、金贤珠(韩)等知名学者。本辑刊设有“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地理学方法研究”、“文学家之地理分文学理论27.5万字 - 会员
在华俄侨作家的中国书写研究
本书旨在对在华俄侨作家创作中的“中国韵味”和“中国色彩”做出整体考察,揭示“在华俄侨作家的中国书写”这一文学现象所展现的独特的精神内涵,从而进一步认识在华俄侨文学所蕴含的丰富而多彩的时代风貌。全书重点剖析了俄侨作家复杂的文化心态,从中国自然与民俗、中国城市、中国人三个层面分析了俄侨作家的中国书写的具体表现,探讨了俄侨作家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最终认识到:在华俄侨作家的中国书写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学理论19.4万字 - 会员
阳明后学郭子章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
阳明后学郭子章政绩显著,著述宏富,哲学思想深邃。本书从史料、郭子章著述及其友人的记述中勾勒郭子章的生平行述,清楚地展示郭子章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人际交往状况;结合郭子章著述,深入考察各地地域文化特色,彰显郭子章在方志文献与文学文献上取得的成就;考察郭子章文学作品,探析其诗歌、经世致用之文、笔记小说等文体创作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抽绎郭子章《豫章诗话》及相关论述中的诗学思想,肯定其首文学理论15.5万字 - 会员
《当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建构与生产
本书以《当代》杂志为研究对象,在对《当代》个案进行微观研究的同时,目光扩大至对整个当代文学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既关注《当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互文性关系,通过《当代》辨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构成和嬗变过程,同时又将《当代》放在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加以阐释,考察文学生产制度内部的权力构成。本书通过文学期刊透视一个阶段文学史生成的复杂面貌,在梳理其演变过程的同时实现对当代文学历史进程的观照。文学理论2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