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为师二十载:写给我列车上的同行者
宋叶静更新时间:2021-10-31 16:36:27
最新章节:第94章 做人的风骨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为师二十余载,作者以随笔的方式记录了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得失,也许没有深奥的理论,但这些被实践验证过的方法,也许更能引起一线教师的共鸣。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出色的业务能力,更要有一种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看完宋老师的生活随笔,你会坚信她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每天沐浴阳光,定会快乐成长。
品牌:武汉市弦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架时间:2021-06-01 00:00:00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武汉市弦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宋叶静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家长如何说,老师才会听
关心则乱,当我们以父母的身份去与老师沟通时,往往会陷入当局者迷的情景之中。不知道怎么跟老师开口?家校沟通的节奏到底怎么把握?与老师沟通总是浅尝辄止,无法触及问题核心?沟通不欢而散,还能挽救吗?……这些都是我们在与老师沟通时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本书搜罗了家长与老师沟通时常遇到的40个问题,并用真实案例加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解决方案,旨在用宏观+微观的立体视角,全面消除家校隔社科4.8万字 - 会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视域
本书试图从学科视角回答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其他学科存在的意义,且将研究视角锁定在历经两次调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中,回答处于末端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他五个二级学科所具有怎样的价值意义。为此,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域,回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沿革,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定位,在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思想政社科15.8万字 - 会员
陶行知教育文集(上)
陶行知先生,这位在中国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倾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呼号、躬身实践。本书中凝聚了陶行知先生先进且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从“生活即教育”到“社会即学校”,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扎根于社会现实土壤,使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晦涩文字,而是鲜活于日常点滴中的感悟与成长。在书中,我们将跟随陶行知先生,一起回顾育才学校创办旨趣、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抗战的全面教育、人民教育运动、社科3.2万字 - 会员
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外语教学与研究
本书在梳理内容与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内涵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内容与语言融合课程教学、学习者学业情绪及动态变化特点,以及内容与语言融合课程教师知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心理等内容。社科12.8万字 - 会员
心安幸福教育
本书从孔子、孟子、王阳明思想中提炼出“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这一核心理念,并认为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不应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而应该是传统文化所秉持的“境界自修论”。基于以上思想以及作者在全国上百所学校的多年实践,本书提出了“修身为本、幸福家庭、幸福学校”一体两翼的幸福教育模式,阐述了“勤学向上”“仁爱向善”“自强不息””明道心安”等核心理念以及“立志高远”“读书明理”“觉察反省”“幸福社科19.8万字 - 会员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例研究
本书借鉴教师学习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全面深入考察一门对外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历史及教学过程,关注教师教育者与职前汉语教师两类主体,探讨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对职前汉语教师学习的促进作用。社科14万字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书主要阐述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思想观点,辨析了网络意识形态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成果及其所凸显的原则进行了总结,对于网络传播逻辑以及高校网络阵地自身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并针对部分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了相关应对措施:既要在逻辑上揭示出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新趋势社科21万字- 会员
十年之路:江西师范大学政治学学科建设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还不相称。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中国政治道路、政治实践及政治经验,讲好中国政治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超越西方政治理论,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国际话语权,都需要在建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方面有重大突破。为此,应以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为依托,社科28.2万字 当代大学生双创素质教育培养机制研究
本书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入手,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的融合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机会的把握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做了一定的介绍;还对大学生企业运营与管理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做了简要分析;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社科15.6万字